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晕核坍缩形成小红点
4/4/2025
astro-ph.GA - Astrophysics of Galaxies
/Users/zhangsan/PycharmProjects/aigupiao/ccc/now1/astro-ph.GA - Astrophysics of Galaxies/20250402/2503.23710.pdf
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晕核坍缩形成小红点
江方舟
贾子翔
郑浩南
何子山 (Luis C. Ho)
稻吉耕平 (Kohei Inayoshi)
沈雪健
Mark Vogelsberger
冯维翔
1 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,北京 100871,中国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,颐和园路5号,北京 100871,中国3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,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021394 麻省理工学院科维理天体物理与空间研究所,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021395 清华大学物理系,北京 100084,中国
摘要
我们使用基于蒙特卡洛合并树的半解析框架,对高红移处由自相互作用暗物质(SIDM)晕的引力热核坍缩所播种的黑洞(BHs)的形成和增长进行了统计研究。我们证明,通过引力热坍缩形成的黑洞,在由SIDM截面决定的特征质量尺度的高密度晕中自然发生,并且仅在早期宇宙中发生。该机制特别有希望解释小红点(LRDs)的丰度——这是一个早期、似乎无星系的活动星系核群体,它们拥有超大质量黑洞。通过将此播种过程与简化的黑洞增长和合并模型相结合,我们成功地再现了观测到的小红点质量函数,适用于截面 σ_{om} ≈ 30 cm² g⁻¹ 和特征速度 w ≈ 80 km s⁻¹ 的中等偏大值,这与从星系旋转曲线得出的独立局部约束有趣地一致。我们的结果强调了高红移黑洞统计数据作为约束SIDM模型的补充探针的潜力。
关键词
暗物质(353)
超大质量黑洞(1663)
星系暗物质晕(1880)
早期宇宙(435)
研究背景
AI 正在努力分析中